郑州00后女教师留遗书后自杀:什么时候教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工作?

羿云天说 2023-11-02 15:58:29

“什么时候教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

随着10月31日,河南郑州管城区建兴路小学一位吕姓教师留遗书后跳楼自杀事件引发的此问题讨论,再度引发网络热议。

家属称,今年23岁的吕某于2022年6月大学毕业,2023年8月考入该校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平时性格开朗。家属提供吕某遗书显示,吕某称除教学工作外,应对上级检查,拟写材料等课外行政工作压力大。

吕某姐姐称,事发10月26日,警方告知家属妹妹系自杀。管城区教体局工作人员称,对此事深感遗憾,相关部门已介入处理此事。

11月1日晚间,“管城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事件通报,全文如下:

很多网友看完通报后,表示质疑:“这通告到底通告了个啥?家属的质疑一句不提。”

与此同时,很多感同身受的网友留言:

“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

“校园里太多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了,这些检查评比何时休?”

“老师压力确实大,来自检查、职称、社会、家长等。”

而在通报中显然对于“区教育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协同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 并全力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倒是彰显了官方的一贯态度——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全力做好,辟谣——反而是关于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老师为什么会自杀,为什么老师遗言中提到的问题不予回复?……

反而一句“呼吁广大网友理智、客观、不信谣、不传谣,”就盖棺定论了一位教师的死亡是自身原因,好像和学校无关、和教育局无关、和来自各方的与教学无关的事件无关。

很多网友在一次又一次的质疑之后,似乎也变得麻木和无可奈何。

因为这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双减政策是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可是学生的负担好似减轻了,教师和家长的负担却并没有减轻,反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应对检查有增无减,谁都可以给学校安排工作和任务。

而对于教育减负在中国似乎是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不妨先简要地回顾一下历史。

1964年,当时毛主席在春节座谈会上谈话,他说“现在的考试方法是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偏题怪题,使学生难以琢磨,还是考八股文章的办法,我看这种考试要完全改变。”“我主张公开题目向学生公布,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看书。”

他还说,“现在这种做法是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现在课程就是多,害死人,使中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近视眼成倍增加,这样不行,课程可以砍掉一半。”

但是,时至今日,很多被诟病的教育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解决,有些问题甚至愈演愈烈。如何从应试教育突围,如何摆脱教育方针与教育现实长期“两张皮”的状态?为什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行之不远?为什么素质教育缺乏生命力?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发文指出,答案是中国需要新的教育哲学,需要实质性的教育制度变革。也就是说要从头做起,实行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变革,实行“源头减负”,而不是仅仅在学校和家长的层面上做“末端减负”。教育改革也是一场竞争,中国需要迎头赶上,否则的话我们就将失去在新形势下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毕竟在少子化的时代,每一个儿童都是珍贵的,我们需要用教育红利去弥补人口红利的缺失。

还有在“双减政策”之下,减负减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负担,还有更重要的是教师的除了教学之外的负担。

教师“太累了,”姐姐吕女士说,妹妹从小就想当老师,大学报志愿时选择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又努力准备了一年时间,顺利在今年8月份考上教师编,一家人正为妹妹“圆梦”而高兴,没想到出了这种事。妹妹自从入职当班主任以来,多次跟家人谈心时,都曾提起任职学校给老师安排了太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周末还要开会、加班,有时还会挨批评。“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情,是学校安排她写宣传稿,一连改了三遍才过关。我不明白,老师的任务不是教书育人吗,老师们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要安排一个任课老师一遍遍写宣传稿?”

有评论指出,讲台带给教师的绝不仅仅是怀旧般的享受,有时甚至是现实的警醒。

不能以教师的死亡为代价才能激发政策的改变,更不能在喧嚣的新闻热点之后,一次又一次被遗忘,没有任何制度会因此改变,就像有人提问“河边捡石头的教师还有人记得吗?”郑州吕姓教师自杀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惨痛的新闻。

再谈教师如何减负,其实本质上还是如何平衡教学与行政之间的关系,这是校长的双重使命,既矛盾又统一,无法回避。

《中国青年报》在2023年9月刊发的一篇采访文章《中小学校长重回讲台,呼吁学校“去行政化”》中借一位校长之扣指出,呼吁学校“去行政化”,让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给校长“松绑”,让其尽量少受行政事务的打扰,在宁静的空间中组织教学。这样才能让校长更好地平衡管理和教学两个角色,教师也才能更好地一门心思地扑在教学上教书育人。

虽然很难,但是让教师全身心回归一线教学,这也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试问“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生命只有一次,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是自私自利。让教学的回归教学,少给教师“添乱”才是正道。

【羿云天,非著名写作者。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原创最深度的娱乐影视评论,时事热点解读,家庭教育分析与心理咨询。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