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的《肥皂》:对专制社会中“家国一体”思想的批判

颜威说历史 2024-04-23 17:06:55
《肥皂》

《肥皂》发表于1924年3月27、28日的《晨报副刊》,后收录于鲁迅的小说集《彷徨》。《肥皂》是鲁迅比较偏爱的一篇小说。

故事的主角是四铭,情节安排的十分精当、巧妙。小说的故事由四铭买了一块香皂而引发的。首先四铭买了一块肥皂欲讨好妻子而引出四铭太太,为在买肥皂时对一句骂人话“恶毒妇”不懂,要问儿子而引出学程,因学程“不懂”而大骂学堂,骂新文化运动。

因四铭太太为学程帮腔,追问“恶毒妇”,由来而引出买肥皂时店伙计的蔑视和周围学生的嘲骂。由学生的嘲骂,不讲“遣德”,有必要提倡国粹,以救中国之灭亡而引出孝女,从而揭示买肥皂的缘由,并由此引起了四铭太太与四铭的交锋。

为了明天就要交的移风文社的文章,何道统、卜薇园结伴而来找四铭,帮四铭解了围。由写文章,又引出四铭对“咯吱咯吱”的兴趣,引起了何道统的嘲笑,最后以四铭太太用肥皂擦脖子结束。

总之,《肥皂》小说以肥皂为线索,贯穿了夫妻、父子、四铭与学生和店伙计、四铭与同人四组人物,交织着夫与妻、父与子、四铭与新文化运动、四铭与周围群众、四铭与同人五组矛盾这四组人物。

在小说中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其中的夫妻关系反映了四铭太太在家庭中的可悲地位,父子关系把社会矛盾带进了家庭,四铭与学生和店伙计的关系显示了四铭与社会的对立,四铭与同人的关系烘云托月地进一步揭露了四铭的灵魂。

而且,这些人物的出现,是递进式的,随着人物的逐一出场,步步加深了对主题的开掘,特别是何道统的出场及其对四铭的嘲讽,更是入木三分地暴露了四铭的肮脏思想。

同时,上述这些人物,除了何道统、卜薇园外,都是由肥皂引出,而何道统、卜薇园却是为四铭由肥皂生发出世风衰微的感慨,欲写“挽颓风而存国粹”的文章而来的,所以他们两位的出现,决不是生拉硬扯,以偶然取代必然,而是十分自然的,小说结构上是有机的,谨严的,充分显示了鲁迅的艺术才能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鲁迅通过一块极其普通的肥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不论是人物的出场,还是对事件的生发,都不着斧凿痕迹,写得如此得心应手,生动自然,引人入胜,我们不能不佩服鲁迅的文学功底。

那么,鲁迅写《肥皂》并塑造四铭这个人物形象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主旨呢?其实,还是在阐释鲁迅一贯的思想,那就是对专制社会的批判。

对专制社会中“家国一体”思想的批判

在专制社会中,崇尚一种“家国一体”。天子所统治领域为“天下”,诸侯所率为“国”,卿大夫所率则为“家”。不仅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国”可以被视为大的“家”,“家” 也可被视为小的“国”,而“天下”则是若干个“国”与“家”的结合。顺便延伸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思想和秩序。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完全是一种等级和专制,他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家庭中父亲的绝对权威。整个社会是一个大家,那自然所有人都要听从和顺从这个大家庭的“父亲”。所以说,专制社会中的家国一体,“国”乃一家之“国”,所谓国事,其实也是家事。

国事之裁断自然也是由最高之家长——“皇帝”及其身边的人来掌控的,因此国之大事常常是宫闱之内便可以决断的;另一方面,家事也可以是国事,因此国之利益常常会被一家一人之私利所凌驾或覆盖。

“历来,天子都拥有自己的家族,并把这种家扩大为国。进而扩大为天下而君临其上。这样君主也就彻底地把天下私有了。”

“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也就是说,“家国一体”使得君主完全将国家私有化了,法律也只不过是家族统治社会的工具,法律就是家法,家法就是法律,而不是天下人的法律和制度。

家国一体社会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君主专制和君权至上。君主在国家事务的一切方面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和制度限制的权力,肯定君主的意志高于一切,在一切方面拥有最高的发言权。君主垄断了一切权力,其他人都是他的臣子、仆人。

因此,整个社会要无条件地维护专制统治,维护君主权力。君主把权力的运行视为一己之事,君主个人意志决定着天下的一切,天下既然是君主本人的,外人自然无权过问,更不能容忍任何人染指或企图加以剥夺。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彷徨·肥皂》

茅宗祥.论《肥皂》在鲁迅小说艺术中的地位

刘方玲.《儒家秩序需求与君主专制政治》

刘毅.《家国传统与治理转型》

11 阅读: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