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课间十分钟”我们紧张,孩子“打烟牌”,咋又紧张?

锄禾园农事 2024-05-05 22:09:01

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小学,课间十分钟总是那么热闹和充满活力。然而,当我听女儿讲述她小学的生活时,我惊讶地发现,现在的课间竟然变得如此规矩和沉寂。

女儿告诉我,她们的学校对课间活动有着严格的限制。课间十分钟,她们不能跑跳,不能长时间待在教室外,更不能去操场。操场只在体育课时使用,而大声讲话也是禁止的,因为有课间巡查员会扣分。我好奇地问女儿,扣分会有什么后果?她回答我,纪律流动红旗就会失去。

女儿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镇中心小学,她已经二年级下学期了,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我原本以为这只是地方特色,毕竟现在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和安全都非常关注。孩子们活泼好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学校和老师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受到处分甚至失去工作。

然而,今年三月末的一天,女儿兴奋地告诉我,她们班这周获得了两面流动红旗,一面是纪律,一面是卫生。老师非常高兴,允许她们在课间出去玩一会儿。甚至在下午的“地方课程”上,老师还破例带她们一起玩跳绳。

听着女儿的描述,我心中充满了疑惑。我小时候,总是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下课铃声的响起,然后冲出教室,尽情地在操场上玩耍。但女儿却很少提及课间的欢乐时光。

然而,就在这一堂特殊的能撒欢儿式地玩耍的“地方课程”即将结束时,女儿的班主任却因为男生们在学校玩“烟牌”而动了脾气。一堂开心的课程,变成了“喜头悲尾”。为此,班级要召开班会,还在隔天约见了几个带“烟牌”到校的学生家长。并且很快班级群里就发布了禁止玩“烟牌”的通知。

对于“烟牌”的事情,我也略有所知。大概就是利用烟盒做成长方形的折纸,然后利用手掌或者向外甩的力道,将对方的“烟牌”打翻,这样对方的“烟牌”就归自己了。锄禾君认为,在课间或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玩一玩也无可厚非。然而,老师们却对此非常敏感,甚至有些草木皆兵。不少家长也对此感到困惑,觉得老师们的反应有些过激。

当然,老师也有自己的考虑,在禁止的同时也在班级群里进行了说明。

女儿的班主任担心孩子们在玩“烟牌”的过程中,会把注意力从学习转移到香烟上,甚至尝试吸烟。此外,玩“烟牌”还可能会伤到手掌。她还举例说明,有些孩子为了收集烟卡,甚至让不会抽烟的家长买烟,只取烟盒。还有些孩子甚至在回家的路上翻垃圾箱找烟盒。

不得不承认,老师所说的情况确实存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反对玩“烟牌”的声音。然而,有一位湖南的小学校长却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力挺孩子们玩“烟牌”。他认为,任何游戏规则都有瑕疵,但动不动就“封杀”,会让孩子们失去原有的天真烂漫。他还建议全校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进行关于“是否打烟牌”的辩论活动。

这一举动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我也开始思考,从“是否能打烟牌”,到去年央视痛批的“消失的课间十分钟”,不得不联想了起来,这小学生的课间和课后生活,究竟是怎么了?

女儿入学时的描述让我对“烟牌”事件有了更多的思考,也对课间活动产生了疑惑。正常的玩耍,为何要取得流动红旗,且在老师的带领下才能进行?原本不就应该让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动起来嘛?怎么搞得像是恩赐一般?这实在令人费解。

另外,课间常见的跳绳、跳房子、玩弹珠、踢毽子、打篮球等游戏都去哪了?每次路过学校,我都怀疑学校是否放假,因为校园里听不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和嬉戏声,只有一片寂静。

去年的新闻报道上,我海了解到有些学校除了喝水和上厕所外,不允许孩子们出教室,甚至不允许下楼。原来,女儿的学校并非特例,她的课间变得如此“养生”,只是普遍现象罢了。

我不禁感到纳闷,这些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为何在学校变得如此“听话”?课间不让下楼活动,他们真的就乖乖听话吗?在我上学的时候,每个班里总有几个“刺头”学生,老师让往东,他们偏偏往西。现在的孩子们怎么都变得这么乖巧了呢?

安静的课间让孩子们失去了课堂与课间的区别,没有了紧张与松弛的调整,更没有了活动身体和放松大脑的机会。明明是一群几岁甚至十几岁的孩子,却显得如此“老态龙钟”。

根据女儿的描述,学校每节课开始前两分钟都会有一个预备铃。我不禁感叹,发明这个预备铃的人真是个“天才”。以前,预备铃只在上午和下午上学前才起作用,现在却成了每节课的标配。毕竟,课间只有短短的十分钟啊。

我真心希望,学校能把课间还给孩子们。这十分钟,本应该是他们放松身心的时间。我们不能因为怕出事、怕找麻烦,就把孩子们“圈养”在教室里。至于各种禁令,我认为那位湖南校长的做法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果学校必须禁止“烟牌”,那是不是也应该有一套新的游戏,更益智的,来让孩子们玩起来呢?

您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出谋划策。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