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使绊子无果,嫦娥七号反而大突破:参与国增加到7个,远超嫦6

说宇宙寻真理 2024-05-01 20:50:54

即将要发射的嫦娥七号与嫦娥八号,它们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月球的南极建设科研站点。

这标志着我国的探月工程,即将从飞行器的着陆,逐步转变到在月球上建设基地站点。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美国再怎么用舆论攻击中国,我们也将和多国展开探月上的合作,其中甚至包含帮助法国完成首次登月。

月球科研站的总体规划

20多年的时间,我国的探月工程从无到有,从基础到建设,一直是在按照既定的“三步走”战略稳定推进的。

时至今日,通过前五次探测器的成功执行任务,我国在探月上已稳定实现了绕飞、着陆和返回三大主要技术。而这“三步走”战略,又是为下一步在月球上建设科研站点铺路的。

现在的建设已经正式提上了日程,依据的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边建边用。

具体来看,未来的科研站点主要分两个阶段来实施和完成。

第一阶段是从现在到2035年前后,主要围绕科研站点的基础设施来建设。站点要具备基本的功能,即配套的综合科学设施要齐备。

站点建成后,可以进行常态化的科学活动,同时还可以展开一定规模的月球资源开发。

(月球科研站模型)

从2035年到2045年前后,科研站点将开启第二阶段的拓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将站点打造成枢纽中心。

规模设施会进一步完善,科研活动与资源开发也会进入稳步和常态化阶段。彼时的月球科研站不但是枢纽,更是未来登陆火星的中转站。

从前后两个阶段的发展规划来看,第一阶段的站点建成后,载人登月也将实现,具体时间应该在2030年到2035年之间。

所以综合来看,第一阶段可以理解为载人登月,第二阶段是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前期准备。

我国即将开始的载人登月,与几十年前美国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不仅仅是去月球上走一圈就回来,而是随着科研站点建成后,可以派遣工作人员在月球上常驻。

而且随着第二阶段任务开启的话,届时需要的航天员数量也比现在更多,他们登陆月球并往返地球的频率也更高。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未来航天员的招募不但会更大规模,而且随着月球站点的趋于完善化,就连普通人到月球上做客也不再是梦。

此外,我国即将开建的科研站为国际科研站,还在2021年,航天局就发布了具体的合作指南。

当年,即有俄罗斯、巴基斯坦、阿联酋、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国家和机构加入。截止到本月中旬,最新提交申请的国家是土耳其。

在国际探月合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具体到嫦娥系列探测器的发射也在持续推进中。

嫦娥六、七、八号的任务有何不同

从嫦娥六号开始,建设月球科研站的工作不但正式拉开帷幕,探测器上也将搭载合作国家的科研仪器设备。

截止到目前,嫦娥六号的具体发射时间还未公布,公开报道中只是提到了近期发射。

它的主要任务还是以探测为主,将前往月球的背面着陆,采集样本后再返回。

在搭载其他国家的科研仪器设备上,根据去年公布的消息,瑞典、法国、巴基斯坦、意大利的搭载方案已经入选。

综合嫦娥六号执行任务的类型来看,它的探月周期应该和此前几次一样,总体的时间不会太长。好比去月球“出差”一趟,很快就会回来。

等到2026年前后,嫦娥七号就要正式奔赴月球,科研站点的建设就要正式实施。

探测器将会前往选址地月球的南极,对这一地区的环境和资源进行勘测,并构建起科研站的基本型。

到2028年前后,嫦娥八号又要深空,它的任务其实是七号建设站点任务的延续。

根据去年的相关部门的介绍,七号和八号的建设任务中,着陆器、轨道器、月球车、飞跃器等设备都将送入月球。

像轨道器会在月球轨道,进行一个长期的绕月观察活动,飞跃器则可以多次从月球上起飞。

外界更为关注的,应该是航天员何时会随着探测器登月。由于目前还没有公布详细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测或许是随着嫦娥七号登月,也可能是到嫦娥八号才登。

等到嫦娥八号将科研站基本建成后,还将在月球上展开资源原位利用试验。简单来说就是开采月球的矿产资源,并就地进行相关的利用试验。

综合来看,等到嫦娥八号的任务完成后,月球上的科研站点将具备和地球之间的往返能力,同时也将具备通讯、能源供应、中枢控制等功能。

接下来几年的发射频率会大大增加,这也意味着所需的一切科研设备都在研发生产中,也包括多个已经入选的国外科研仪器设备。

探月中的国际合作情况

2021年,阿联酋在申请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中后,原计划要搭载嫦娥七号,将该国研发的月球车拉希德二号送入月球。

2022年时,国家航天局和阿联酋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不过随着美国的从中作梗,这一计划最终夭折了。

因为,阿联酋研发的月球车,所用一些技术和设备来自美国。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曾出台过一项有关武器贸易的条例。

条例中提到,所有美国制造的航天领域的零部件,不管其重要程度如何,都不能用中国的火箭发射。

在当年的条例中,有一份关于武器技术的详细清单,清单上的设备产品,只有在得到美国务院的许可下才能出口。在这种情况下,阿联酋的月球车,也就无法搭乘我国的探测器飞往月球了。

虽然该计划搁浅了,不过阿联酋依然是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国家。去年,阿联酋的沙迦大学也加入了该项目。

此外,本月的2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七号搭载的国外科学仪器。

所搭载的科学仪器设备有6台,分别来自俄罗斯、意大利、瑞士、泰国、巴林和埃及。

比如俄罗斯的设备是尘埃与电场探测仪器,主要研究月球的地表环境。意大利的设备是激光角反射器列阵,可以为轨道器和月球表面的高精度测量提供导航服务。

埃及和巴林联合研制了科学仪器,对月球表面物质进行超光谱成像分析。瑞士的科学仪器是辐射能谱仪,可以在月球上监测地球气候系统辐射量收支变化。

泰国研发的仪器,可以对太阳风暴引发的磁场和辐射变化进行预警。从上述各类科学仪器的主要功能来看,都是围绕科研站的建设和下一步的应用来展开研究的。

截止到目前,国际月球科研站的项目中,又新增加了3个成员,未来随着科研站点的建设和运营,合作的国家还会增加。

因为按照早先规划的“五五五工程”,合作的国家将要达到50个,国际科研机构要达到500个,海外的科研人员要达到5000名。所以,这是一个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

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我国提出的国际合作项目,美国也有针对性的推出了自己的计划,即2020年出台的《阿尔忒弥斯协议》。

截止到去年,签署该协议的国家有32个,也要公开报道显示是28个国家签署了协议。

此前有报道显示,美国下一步还试图在月球划定所谓的临时安全区。在划定的区域内,不允许他国涉足并开采其中的矿产资源。

(印度加入了美国发起的协议,并于2023年6月签署)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围绕探月活动,将会是更庞大的技术碰撞和更复杂的国际博弈。

那么,我国选定月球的南极作为科研站点,有哪些内在的因素呢?

极昼利于人和机器长时间活动

月球由于缺少大气层,所以不像地球表面有恒定的温度。在月球上,有光照的地方,温度最高能飙升到一百多摄氏度,到了夜晚,温度最低又能下降到零下一百摄氏度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要保障机器设备尤其是航天员长时间活动,所选的区域温度变化不能太剧烈。

根据研究,月球南极地区有长达180天左右的极昼。这样一来,一方面不会出现没有太阳的情况。另一方面因为是在极地地区,太阳照射产生的温度,相对而言不会像其他地区那么炙热。

当然除了温度外,应该还有其他因素的考量,具体就要等到开始建设后,才能知道是什么了。将科研站点建在月球南极,我国是首个提出的国家。

结语

月球上有丰富的氦-3,光是表面的储量就在100万吨到500万吨之间。目前,我国正在加紧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氦-3在未来的应用中,将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除了氦-3之外,月球上还有丰富的钛铁资源,其太阳能资源相比于地球也相当的丰富。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未来的月球科研站点,主要是维持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同时作为探索火星的中转地,未来从月球出发,至少在引力方面难度就要小多了。

以往对月球我们只有想象,如今的系列探索活动已近在咫尺,下一步对月球的各方面了解将会更加深入。

随着科研站点的建设并投入运营,航天员等工作人员,将会定期在月球和地球之间往返。探索太空,我们将要真正建设一个前哨基地了。

参考资料:

《四年三“嫦娥”!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预计2035年前建成》 新华社 2024年4月26日《国际月球科研站来了,2028年前将建成基本型!》 中国科技网 2023年4月26日《国际月球科研站再添3个成员 嫦娥七号将搭载6台国际载荷》 国家航天局 2024年4月24日

5 阅读:2530
评论列表
  • 2024-05-02 15:16

    要去往火星,许多的关键技术,还有人员的培训,都得在月球完成。别听马斯克乱吹,他是商人,而且可不负责的哦!

  • 2024-05-02 11:53

    登月是勇士的行为,致敬

  • 2024-05-02 19:00

    等我先成立一个月球劳务公司到时想去月球打工要经过我公司中介才行[笑着哭]

  • 2024-05-08 10:37

    ✌耶

  • 2024-05-02 22:07

    祝:明天嫦娥六号发射取得完满成功[加油][加油]

  • 2024-05-08 12:30

    恨兔子又打不到兔子,山姆很抓狂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