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甬城·心绘名胜——王利华山水画艺术品鉴

文化视野 2024-05-06 13:35:29

王利华,笔名王山佳,生于1942年,浙江奉化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宁波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宁波市奉化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

其作品曾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两次获银奖。1994年创作《雨后四明》入选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览,后赴美国纽约展出,同年由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陈设和收藏。2002年创作《千丈岩飞瀑》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另有百余件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求是》《美术》等刊物。这次展览汇集了王利华近20年来重要艺术创作成果,一部分以“甬城金名片”为题,包含河姆渡文化遗址、保国寺、天一阁等一批宁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创作与写生作品,33个古典名胜和现代化建设的壮阔景象,定格为气势恢宏的画卷;另一部分以“秀美家乡”为题,涵盖历史人文、名胜风光、城乡建设、名优特产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整体观感富有地域特征和现实感,惟妙惟肖且形神兼备,这都得益于他打破传统、忠于生活的创作理念。

自序

家乡,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每个人心中都有难以忘怀并深爱着的那一方水土。近二十年来,我只做了一件事,感悟家乡的人间万象,阅读家乡的自然造化,绘画家乡的山水人文。

灵山保国寺 183×122cm 2012年

还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什么?这是1999年我从奉化市政协工作岗位退居二线后所思考的问题。此前,美术是我的业余爱好,我一直渴望能有时间在中国画创作上努力一把。兼顾两者是我所愿,时间、空间终于有了, 于是就有了画家乡系列作品的创作计划,这样既能用画笔把家乡之美传达给世人,又能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

天一阁 97×158cm 2013年

奉化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里平原、山区、大海三者兼得,山川秀丽,民风淳朴,胜迹众多,名人辈出,是中国传说中的弥勒佛布袋和尚,有集自然景观、人文史迹、佛教文化于一体的雪窦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全球生态五百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滕头村,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这些得天独厚的创作源泉激发了我炽盛的爱乡情怀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欲望。四年多时间我全身心地投入家乡题材的创作,几乎天天都在努力中,先后创作了表现奉化人文历史、风光名胜、城乡建设、 民俗风情、名优特产等方面的作品百余件。

河姆渡文化之光 152×123cm 2012年

这是我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创作实践,也是个人艺术 道路上的自我挑战。由于内容宽泛,面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生疏题材,需要寻求合适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 探索中西绘画的结合与互补,用笔用墨的反复尝试,以求作品有较好的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其间有失败,也有收获,当然更多的应该是创作上的进步与提高。2004年4月我画家乡的第一本画集《乡情奉化》如愿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好评。次年,画集还荣获浙江省对外宣传品二等奖。画家乡的路有了这么好的一个开端,给了自己继续前行的动力和热忱。不久,我就踏上了《乡情奉化》续集溪口题材作品的创作行程。

上林湖雨霁 143×83cm 2011年

溪口镇为民国风情第一镇,雪窦山乃中国佛教名山。这里是一个人文景观与秀美山川完美结合的海内外少有的旅游胜地,常年游客如云,十分需要全景式展示溪口独特魅力的美术作品,提供给来溪口的中外游客观赏。我自然责无旁贷,于是经历五年的默默磨练, 创作了70余幅记写溪口的新作。2009年我的第二本画家乡的作品集《溪口墨韵》付梓面世。

鄞江它山堰 96×106cm 2015年

有了这两本画集作品的积累,也就有了2011年在 宁波美术馆和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分别举办的“乡情奉化——王利华中国画作品展”,在两地展览的开幕式上, 我都曾有过同样的表述:“这次展出的百余幅全为奉化题材的作品,是我六十岁到七十岁期间所创作,也就是我这个奉化人画奉化十年作品的一次汇报。我当然也是宁波人,接下来的七十岁到八十岁,我想尝试宁波人画宁波的又一个十年的家乡题材的创作。”

招寳山巅威远城 68×68cm 2011年

我这么说了,也开始这么做了。国际港口名城、 东亚文化之都——宁波,俊彦辈出,文脉悠远,在中国文化版图上有着独特而崇高的文化地位。关于创作题材,我首先选定了代表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内涵的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真实地遗存于我们宁波大地上,其中有长江流域同为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明证河姆渡文化遗址,江南地区年代最古老、 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保国寺大殿,我国现存最早的 私家藏书楼天一阁,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南端的浙东运河宁波段,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山堰,还有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等。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善待、保护、表现和展示它们,这是一份使命和荣光。为此,我又是五六年艰难而愉快地坚持,终于完成并出版了第三本画家乡的作品集《甬城金名片一一画说宁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6年6月11日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在宁波博物馆举办了同题作品展览。

烟云又润戚家山 68×68cm 2010年

用情呵护文化遗产,用心绘释名城宁波

一座有灵魂和活力的城市,必有其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她的形成,依存于鲜明的自然地理;她的发展,积淀于流淌的历史长河。两者相融相长,构成了城市文化的根源。

甬东天后宫之宫门 89×84cm 2016年

钱业会馆 90×80cm 2013年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宁绍平原的东部,其民既富于鱼米之供给,又便于滨海之通达。正是这种优越的环境, 孕育了宁波人基于农耕文明的勤勉与安足,基于海洋文明的求索与魅力,抒写了 7000多年文明史、2480多年港口史、2200多年建置史、1190多年州城发展史。而现存的文化遗产,恰恰就是这座城市人民创造力与美好思想智慧的物化形式,其所包容的精气神、所蕴藏的亲和力、 所守成的凝聚力是坚韧的、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交换、 不可再生的。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便是甬城的“金色名片”,宁波的美丽、 震撼与感动也在于此。

白云庄 80×86cm 2015年

王利华先生是甬上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之一。多年来,他跋山涉水、观云听潮,不断捕捉着这些美丽、 震撼与感动,用手中的笔记录着、描绘着。这78幅汇集的作品表达出他自己对生命起点的自豪。阅读这些作品,我们无不为画家一个人在独自继续、执着固守、辛苦探索的精神所赞叹,无不自觉地增强对这座城市的认同与热爱,也是对乡土之根、文脉之源的一种参与传承的责任、 使命与态度。

宁海城隍庙古戏台 86×108cm 2015年

真者,艺术晶莹之美;心者,生命本性之源。这些作品传递着一颗真心,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 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舒展。希望阅读者与观展者能从中感受到艺术家内心世界用情呵护遗产、用心绘释宁波的迫切愿望与呼唤。

美好的心和美好的笔,总会长亘山水之间。兴许,这些画代替不了景色,但却能让人留住历史,怀念家“香”。

阿育王寺雨霁 130×123cm 2014年

四明丹青 雅俗共赏

——王利华山水画欣赏

文/恽甫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必须努力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作为延续千年、底蕴深厚的艺术表达形式,中国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是当代西方艺术观念的不断侵蚀,中国画被日益边缘化;一方面是庸俗化、模式化的冲击,使游戏翰墨的“伪写意”大行其道。中国画如何在当今社会文化背景下延续固有的生机和活力?如何为未来提供具有时代精神的视觉经验与图式?是每一个立志振兴中国画的仁人志士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利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上下求索者。

太白生雲 207×142cm 2008年

守望优秀绘画传统,师法造化,求新求变,追求雅俗共赏。符合当代审美情趣的中国画,是所有中国画家为之奋斗的目标,王利华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浙东四明山区,一个耸秀苍翠、景色美丽的地方,1942年12月,王利华出生在这里。上世纪60年代他从教师岗位应征参加了人民解放军,5年后退伍回到奉化。从文化馆美术文物干部干起,直到担任市文化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文联主席、政协秘书长等要职,他都没有放下过心爱的画笔,业余创作成绩斐然,作品10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其中2次获得银奖。而使他欣慰的是,1993年他创作的《雨后四明》入选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览,并赴美国纽约展出,1994年8月由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陈设、收藏。他创作的《千丈岩飞瀑》则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他的作品有的已作为国务院外交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甬江北岸天主堂 91×80cm 2014年

1999年,年近花甲的王利华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对于“第二个艺术春天”的到来,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从今往后,我可以甩开膀子画画了!”他高兴得如同孩童般对笔者说。

中国大运河南端 宁波三江口 97×125cm 2015年

王利华果真没有辜负宝贵的“第二个艺术春天”。他将满心喜欢的家乡人文历史、山水风光、城乡建设直至乡土特产,化作了一幅幅令人赞叹的画卷。尤其是他笔下的四明山水既有江南之妩媚,又有崇山峻岭之磅礴。怎么表现家乡山水的无穷魅力?王利华颇费了一番思量。实践告诉他,传统的山水画技巧和程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欣赏的需求,他决心另辟蹊径——在保持鲜明民族特征的前提下,面向生活,师法造化,创造新的内容、新的立意、新的形式和新的技法。

慈城孔庙 96×116cm 2015年

王利华在做活“留白”和表现南方丛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传统山水画有“计白守黑”之说,但留白往往苍白。为什么不能使空白处来个“变化万端”呢?王利华充分利用宣纸独有的性能和水墨的丰富表现力,并借鉴西画对光影处理的方法,着力表现阳光下云岚奔涌、泉瀑飞腾的壮观景象,创造了“跌落瀑”的画法。随着千丈山泉层层跌落下去,他描绘云、水、气的质感和动感,使之千变万化,神秘莫测,给“留白”赋予了前所未见的生气和内涵。王利华还根据南方山水多丛林的特点,完全抛开了传统的树法程式,创造了块面结合的点垛法,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笔墨的表现方式,作品更具现代感,不仅国画界同仁们赞赏,也为寻常百姓所喜爱。他创作的《松石万年》、《云山劲松》、《四明山泉》、《林海之晨》、《云起秀谷》、《青山朝晖》等都是获得了省级以上奖励的优秀代表作品。

王阳明故居 98×96cm 2012年

退居二线和退休后的10年时间,王利华跑遍了奉化家乡的沟沟壑壑,创作了大批新山水画和其他题材的中国画作品,出版了大型画集《乡情奉化》和《溪口墨韵》、显示了王利华逐渐成熟、别具一格的国画技艺和热爱家乡的一片赤子之心。一幅题为《锦绣宁波》的巨幅山水,是用3张丈二匹宣纸连接起来的(长约1100厘米),为此,他积累了数以百计的素材,把宁波的古典名胜和现代化建设的壮阔景象,定格为气势恢宏的画卷。2008年他又创作了《剡溪源源秀溪口》长卷(纵42厘米,横1088厘米),将溪口一带旖旎风光和极具民国特色的临溪长街尽收眼底。观此画,质朴中透着典雅,厚重中不乏清新。想斯人,传统 的线条之美,西画的光影之法,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人们在赞叹今日宁波、奉化、溪口秀山美水之余,更钦佩热爱家乡的丹青高手王利华为发展中国画所作出的出色贡献。

永丰库遗址 95×96cm 2015年

宓大昌门庭连雲天 98×96cm 2012年

马渚西横河闸 150×97cm 2015年

锦堂学校之晨 80×119cm 2014年

琼浆玉露 84x69cm 2008年

奉蚶和鱼蝦 69x69cm 2003年

竹乡春歌 110x97cm 2001年

银歌荡清波 109x90cm 2003年

青梅之乡春来早 110x84cm 2002年

尚田草莓 70x80cm 2003年

楼隘杨梅 70x80cm 2003年

班溪雷笋 90x84cm 2008cm

千层酥饼香满堂 79x68cm 2009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