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大谎言:1919年,苏俄承诺归还中国150万领土播

奇趣城市 2024-05-06 15:44:58
背景介绍

在探讨1919年苏俄的承诺前,必须回顾沙俄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俗语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条约的签订虽在纸上,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国土和主权。

从1858年的《瑷珲条约》开始,清政府在西方列强和内部腐败的双重压力下,被迫割让了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

接着,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分别使中国失去了近40万和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些条约不仅割裂了中国的国土,也在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屈辱。

随着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发,沙俄帝国轰然倒塌,一个以共产主义理念为指导的新国家——苏维埃俄国(后称苏联)宣告成立。苏俄的成立标志着俄国政治体制的根本转变,但这一变革并未立即改善其国际地位。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列宁的“火焰”却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显得并不炽热。

苏俄在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遭到了包括英、法在内的多国孤立与敌对,国内外的压力使得新政权步履维艰。

加拉罕宣言及其影响

在1919年的《加拉罕宣言》中,苏俄外交家加拉罕明确表示,苏维埃政府愿意无条件归还之前沙俄政府从中国不平等条约中所获得的土地。

这一宣言中包含的土地面积高达150万平方公里,其范围覆盖了从外东北到中亚的广阔地区。

正如俗话所说,“口说无凭,落笔为证”,尽管仅是一纸公文,其内容却充满了震撼力,预示着可能重塑东亚地缘政治的格局。

在中国,这份宣言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国民众和政府对苏俄的这一表态普遍持欢迎态度,视其为洗刷历史屈辱和恢复国家尊严的一步。

毕竟,民间流传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任何有望恢复领土完整的举动都会受到民众的支持。

这种广泛的正面接受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对国土完整的渴望,也反映了对新兴苏俄政权可能带来变革的期待。

然而,苏俄的重申并非出自无计可施。1920年和1923年,面对内战的持续和国际孤立的加剧,苏俄政府再次重申了加拉罕的承诺,意在巩固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并在亚洲寻求更多的同盟者。

这一策略反映了一个老话说的道理:“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在苏俄看来,强化与中国的关系能够在多方面为其带来支持,减轻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

承诺的破灭与后续影响

尽管初期的承诺充满了希望,列宁的逝世与斯大林的掌权标志着苏俄对中国政策的重大转变。

列宁时期的外交政策倾向于以意识形态为导向,强调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而斯大林则更注重实用主义,优先考虑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利益。这种策略的转变,使得苏联对外政策的连贯性和可信度遭受了质疑。

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宋子文访苏事件,成为了中苏关系的一个转折点。1945年,作为国民政府的高级代表,宋子文带着归还领土的期望前往莫斯科,希望能够确认并执行加拉罕宣言的内容。

然而,斯大林对此持拒绝态度,他的回应直截了当:“时过境迁,昔日的承诺已不再适用。” 这一拒绝不仅使宋子文一行空手而归,也象征着苏联对之前承诺的正式背离。

缘木求鱼,结果自然令人失望。苏联的这种态度转变,对中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本期待通过友好关系增强共同防御的中国,逐渐感受到了苏联的不可靠。

这不仅使得两国之间的信任基础受到了严重损害,也为未来数十年的冷淡关系埋下了种子。

如俗话所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次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国对苏联及其承诺的看法,加剧了两国间的猜疑和摩擦。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