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那些男妓,最后都怎么样了?很多结局比女性还要惨

史理爱学思 2024-05-06 21:18:16

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山阴公主,在历史上出了名的喜欢豢养男宠。

还毫不避讳地与登基的亲弟弟刘子业同吃同住,俨然就是一对夫妻。

司马迁在《资治通鉴》里评价她是“公主尤淫恣”。

史籍记载,山阴公主曾对同母弟弟刘子业说,刘子业有六宫数千佳丽可供欢娱,自己却只有驸马一个,但自己与刘子业虽性别不同却都是先帝所生,不应厚此薄彼。

深觉姐姐言之有理的刘子业,亲自为姐姐精心挑选了三十名容貌俊秀、身材健美的男子,养在山阴公主宫中供其欢娱。

当然,豢养男宠的风气并不是从山阴公主开始的。

早在商朝就开始流行蓄养娈童,西汉和东汉总共二十五位皇帝,可当中十人都是有养男宠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风之好从皇室蔓延至士大夫阶层,在文人界也不过是寻常事。

男风盛行,衰而不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极其糜烂,放浪形骸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以男为女的狎玩方式逐渐蔚然成风。

许多富户豪绅为了炫耀而养娈童、乐伎,甚至拿他们当赌注。

据载,男风盛行引发不少社会问题。

有人不择手段只为与男宠相宿相栖,有人为了男宠抛家弃子,最匪夷所思的是,竟然有夫妻共同蓄养娈童。

这股“歪风邪气”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刮向民间,虽然在唐朝一度衰微,但在宋朝不仅死灰复燃,还开始出现“男妓”,供男妓上班的象姑馆就起源于北宋。

陶穀在《清异录》里描述道,汴京城内出卖色相的男妓数以万计,他们迎来送往地接客,怡然自得。

百姓将男妓营业的地方称为“蜂巢”,男妓则称之为“象姑”。

象姑,顾名思义就是像姑娘一样的男人。

象姑们最初都是些无业游民和市井无赖,为求温饱便组成一个个团伙出卖色相,团伙为首之人被称为“师巫”和“行头”,慢慢发展成企业化经营。

对古代许多贫困家庭而言,孩子是唯一能够出售的资产,尤其是在家中生计吃紧的情况下,多一张嘴吃饭如同多一座大山压在背上。

从被卖的那一刻起,男孩们基本就与原生家庭割裂。

他们来到充满恐惧与未知的陌生环境中,学习艺术文化、学习察言观色,学习怎样服饰客人和利用美貌和才艺邀宠。

男孩们就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消磨了自我与尊严,给未来人生铺设了一条悲惨轨迹。

南宋临安新门外一带就是象姑馆丛立,是当时著名的“红灯区”。

男妓们以为首,不仅涂脂抹粉穿戴首饰,打扮得与一般妇人一样,彼此以女子相称,结伴接客。

以色侍人,男女不区

男妓在明清时期迎来巅峰,在社会各阶层都有男妓的存在,达到全国盛行的地步。

由于明朝禁娼进而废除官妓制度,这让官绅们的饭局酒席索然无味,男妓便化身男伶,毕竟朝廷禁娼并没有说禁男伶。

不少男旦都是从幼接受特训,得益于平日的精心保养,他们比女人更艳更柔更肤如凝脂。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宣南杂俎》形容他们,是“脂柔粉腻近仙姝,两字驰名是像姑”。

明朝时期的福建男妓极为兴盛,这与当地的渔业不无关系。

当时福建的风俗是女子不得上船,一是考虑到海盗频繁出没的不安全,二是有迷信说法称女子上船是不吉利的。

每次出海少则十天半月多则半年,那么年轻气盛的男子,怎么解决生理需求呢?

自然是雇一些年轻貌美的男妓跟船出海,至于没能跟船出海的男妓,也能在陆地上为独守空房的女子提供服务。

《灯俞前琨散》记载,福建一名女子,每晚都到海边遥望丈夫出海的方向,却偶遇一名貌美男妓凄婉吟唱,歌声中唱出了女子的思夫之情。

自觉找到知音人的她很快与男妓同居,甚至想与其结为夫妻,但男妓坦言自己是来排遣她的寂寞,只为钱不为情,伤心的女子因此抑郁而终。

这些出卖色相的男妓,服务对象不分男女,但他们基本都是二十岁以下没有发育完全的少年,尚未既冠的少年郎具备先天优势,扮演起女人来才能更惟妙惟肖。

色衰爱弛,下场凄惨

明代三大男色经典之一的《龙阳逸史》就把象姑分了三六九等,十四岁左右为一等,二十四岁就是末等,十四岁至二十四岁之间的则是次等。

换言之,象姑的花期非常短暂,职业生涯仅仅只有10年。

一旦束发成年,象姑就很容易遭到厌弃,比如春秋时期的弥子瑕。

弥子瑕是卫灵公的男宠,极受宠信。二人游览果园的时候,弥子瑕会把没吃完的甜桃子喂给卫灵公。

有一夜,弥子瑕连夜收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心急如焚的他就假传卫灵公之命,驾驭卫灵公的马车出去探望母亲,但是卫国律法规定私自驾驶国君马车,要处以刖刑也就是砍去脚部。

得悉此事之后,卫灵公非但没有责罚弥子瑕,还夸他德行出众是大孝之人。

只不过,等色衰爱驰的弥子瑕再犯错,卫灵公又以私自驾驭国君马车的将其处死。

和弥子瑕比起来,年老色衰的象姑们沦落到乏人问津还算轻的了。

为了谋生,有的人选择成为“龟公”替老爷们物色新的娈童,在熟悉的环境里换一个角色谋生,不愿害人的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扫地出门。

在古代男权社会,男性为娼被认为是对男性尊严的侮辱,前男妓们要重新融入社会开启新生活,必然要面对多重障碍。

纵使有能力有意愿另谋出路,社会的歧视也会让他们难以获得平等机会。

多年来特殊的生活环境,导致这些人精于服侍人,也更懂得如何投其所好,但缺乏其他领域的工作技能和经验,也不具备生存技能。

少部分幸运的人可能会得到原来象姑馆的收留,从事清洁、烹饪等底层工作。

但更多的是无法摆脱悲剧命运,而选择自行了却残生,或是流浪街头沦为乞丐,死于颠沛流离,最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下。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