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冰「张颂文」原型出现了,比剧中更加猖狂

八卦娱乐冬冬 2024-03-12 17:20:38

2024年,要说哪一部电视剧最火?那莫过于《猎冰》了,频频登上热搜。

最近,身边的朋友们见到面都会问:“你看猎冰了吗?”

而要说这部剧最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大家一方面忍不住调侃剧中女主角姚安娜的辣眼睛演技,一方面狂追男主角张颂文的精湛戏份。

在剧中,由张颂文扮演的黄宗伟,从一个武警到立过“三等功”的法院先进工作者,再一步步混成了国内大毒枭。

他还屡次逃出了警方的抓捕,凭借高智商逍遥法外。

有观众说,这个黄宗伟,实在是太猖狂,太疯了。然而,电视剧永远没有现实更刺激、精彩。

如果追溯黄宗伟在现实中的原型,你会发现:他可比黄宗伟疯太多了。

1

《猎冰》中黄宗伟这一角色的原型,正是当年轰动全国的「国内大毒枭」刘招华。

那时,国内早已对制作bing毒的必备原料麻黄碱严格管控。没有麻黄碱,仅初中学历的他有多猖狂?

他直接另辟蹊径,放弃麻黄碱,利用价格更低廉、没有被管控的盐酸等化工原料,制造的bing毒浓度高达99%。

这项技术,当时在全世界范围都是非常罕见的。他的横空出世,也为一场轰动全国的缉毒行动拉开了帷幕。

亲手制了31吨毒品的他,还忍不住说:

“我制的毒品不给国内人消费,只给国外人消费,人家曾经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我也应该用bing毒打开他们的大门。”

抛开刘招华罄竹难书的罪恶一生,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人,他应该算得上一个奇才。

连福建省公安厅的禁毒警察,都曾经惋惜地表示:“如果刘招华不走制毒贩毒的道路,而是研究化学,那他应该会成为一个天才。”

刘招华,1965年,出生在福建福安一个穷苦家庭。他父亲是卖豆腐的摊贩,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有5个孩子,他排行第五。

虽然家境贫穷,但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日子还是过得很快乐。

聪明又好学的他也很努力读书,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家境,让家人过上顿顿有肉吃、衣食无忧的生活。

14岁那年,他荣获福建省中学化学竞赛二等奖。

然而,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意外瘫痪在床,将年幼的他直接推入了悲痛的深渊,也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境雪上加霜。

这也为他以后走上制毒道路,成为贪欲的“俘虏“”埋下了伏笔。

为了吃上一口饱饭,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起初他跟随大哥学汽车维修,当学徒工,学了几个月后,实在是受不了暴脾气、爱骂人的大哥,他赌气辞职了。

恰逢当年征兵季开始了,16岁的他谎报年龄应征入伍,成为了福州边防支队的一名士兵。

这一干,就是7年。

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众的表现,20岁出头的他,就成为了当年那批士兵里最早,也是唯一被提干成排长的人。

不得不提,这7年的武警生涯,也让后来的他提供了极强的反侦察能力,作起案来肆无忌惮,逃亡起来没人能抓到,让各地警方无可奈何又咬牙切齿。

如果坚持正道走下去,不说大富大贵,但前途一片光明的他,至少会成就一番事业,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然而,也许是吃够了贫穷的苦,受尽了漫长的等待,他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

1988年,23岁的他不满于当年服役15年才能复员转业的规定,充分利用高智商,琢磨“设计”出贪污公款145.15元一事。

贪污的这个金额不算多,罪行不算重,但却刚刚好,会受到惩罚,可以令他提前复员转业。

有了这个“污点”的他,提前复员转业,成为了福安市人民法院的一名法警。

谈到这一事,刘招华坦言:“这是我精心策划、故意暴露自己贪污的事实,就是为了提前转业。”

2

聪明、勤奋又有能力的他刘招华,可以说只有他不想干的事,没有他干不成的事。

他在法院立过“三等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表彰,干什么都拿到“优”,一直都是单位领导重点培养的骨干。

可谁又能想到这样的他,居然光明正大地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10年代末,不仅是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年,也是福建各地走私猖獗、犯罪野蛮生长的二十年。

在那个时代,一切产业都蓬勃发展的年代,人们仿佛干啥生意都能赚到钱,但做起来却又发现,做什么生意似乎都不公平。

在那个时代,不少商人通过钻监管漏洞去挣“不义之财”。

刘招华被领导抽调去负责招商引资,结识了一大批富有的商人。

渐渐地,他被金钱和欲望迷花了眼。当时,不少走私商人也盯上了刘招华的身份,拉他下水,合伙走私。

1992年,27岁的刘招华和台湾商人合开了一所塑胶公司,“挂羊头卖狗肉”,表面上是收购加工国外的废弃塑料,但实际上做的事与塑料制品丝毫无关,暗地里是走私汽车和洋酒。

短短两年,他就尝到了“甜头”,获利数百万,赚到了工作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他一口气买了3辆价值几十万的豪车,成为了福建当地赫赫有名的商人,天天开着豪车去法院上班。

风头一时无人能敌。1994年,极度嚣张的刘招华,在29岁那年也辞掉了法院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走私生意上。

然而,也许是“运气不佳”,辞职没多久的他,就遇上了全国走私严打,国家又开始严格管控废弃塑料制品的进出口和加工。

这也让刘招华那家“挂羊头卖狗肉”公司,直接倒闭了。生意没了,挣快钱不费力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让享受过荣华富贵的刘招华怎么受得了?

恰好,一位叫陈文印的商人找上门来,陈文印想要刘招华手上那条“走私”渠道卖货,刘招华想要陈文印手上那条来“来快钱”的渠道。

两人一拍即合,狼狈为奸,开始了“bing毒”生意。

其实,早在6年前,23岁的刘招华在当法警时,就第一次接触到了bing毒。当时,他负责看守从台湾逃回大陆的商人陈道中。

陈道中给他上了一堂bing毒启蒙课,并给他提供了100g制造bing毒必备的原材料麻黄碱。

当时,仅用了两三个小时,刘招华就用他买来的一些化学试剂和实验器皿,就合成了bing毒。

23岁时的刘招华还有其他来钱的渠道,再加上国家对麻黄碱严格管控,他还没有踏入制毒的深渊。

但29岁、被欲望裹挟到不能自拔的他,毫不犹豫就走上了制毒的道路。

3

不怕傻瓜犯错,就怕天才犯罪。

没有麻黄碱,自幼酷爱的化学他就绞尽脑汁、苦钻一年,投入40万元去研究可以取代麻黄碱的其他化学原料。

知识不够,就找教授来凑。1996年,他亲自拜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名退休化学教授,他自称是医药研发人员,想要开发一款减肥药,以讨教为名骗取了安非他命的结晶方法。

老教授估计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少年,要研发的根本不是减肥药,而是bing毒。安非他命的另外一种用途,就是合成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bing毒。

天性善良的老教授手把手无偿教导他,这么一教还真的让刘招华找到了能替代麻黄碱、并且没有被管控的化学原料。

这一偶然之举,也让制毒业有了技术的革新,间接促使了高达30吨bing毒的生产。

本来合伙人陈文印只是想当个“中间商”,从东南亚走私过境,谁知道同伴刘招华却有个“印钱”的钞能力——能合成新型高浓度bing毒,吊打市面上所有毒品。

要知道这技术就算放在全球,都是遥遥领先的,就连当时的墨西哥大毒枭古兹曼都想结识他。

古兹曼

合伙人陈文印简直乐疯了,自己完全属于躺着数钱。

要知道彼时1克黄金才卖100元,1克海洛因卖150元,而刘制造出的bing毒更是一克售价高达160元。成本低,利润高,无对手,简直暴利。

1996年5月起,刘回到了福建省赛岐镇老家,在河边建了一栋三层的别墅,用作制毒工厂。

刘负责制毒,陈负责销售,两人分工明确。讽刺的是,不知道是出于爱国情怀,还是知道国内禁毒禁毒力度之大。

刘招华再三叮嘱陈文印:“绝对不能在内地销售我制的bing毒。”

可惜的是,刘招华还是低估了人性的贪婪。首批制造的30公斤毒品,陈文印转头就以1.8万美元的价格在内地分销出去了1公斤。

不听劝的合伙人,也让享受了几年暴富生活的刘招华,制毒罪行浮出水面。国内缉毒力度非常大,随着一起贩毒案子的告破,2个月陈文印被捕。

被捕后的陈文印十分嘴硬,死活不肯供出刘招华制毒,提供毒品来源。陈始终相信刘招华,有“门路”将自己从监狱中捞出来。

殊不知,刘早已放弃了这个“不听话、贪财又没脑子”的合伙人。

1996年11月,陈文印被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法院判处死刑。这时被吓破胆的陈文印,在法庭上大喊“冤枉”,才供出了幕后制毒的刘招华。

令人万万没有想到,“艺高人胆大”的刘招华就在庭审现场,目睹了同伙被判死刑,并且供出他的全过程。

因此,他迅速策划逃跑路线,回到他制毒的三层别墅中。在别墅里有一条密道,可以直通150米外的赛江。

赛江上常年停靠着一艘快艇,从别墅密道到登上快艇只用90秒。登上快艇后,只用三分钟就能驶离赛江主干道。

从赛江沿河而下,就是霞浦海港。而霞浦海港就是,当时公认为前往台湾最简单快捷的通道。

也就是说,刘招华只用4分30秒就逃之夭夭了。

就这样,刘招华就开始了9年的逃亡生涯,警方也开始了长达9年的跨省抓捕活动。

1997年3月,福建省公安厅对刘招华发出了通缉令。

然而,你以为逃亡就是过着隐姓埋名、可怜兮兮的生活吗?

这也许是一般罪犯会过的逃亡生活,但绝对不会是自命不凡、高智商罪犯刘招华会过的生活。

逃亡的这9年,他不仅娶了3个老婆,生了4个孩子,而且还和政府谈合作投资开厂,见义勇为,登报领赏,制毒贩毒,一点都不耽误。

4

虽然彼时的刘招华逍遥法外、没有被抓捕,但也许冥冥中有报应,刘家在那几年里陆续受到了“报应”。

先是大哥和二姐的孩子,一个无端被电死,一个出车祸被撞身亡。由于这事,刘家几乎一半的人都出家了,连刘招华的老婆也放着好好的老师不当出家了。

也许因此,佛了的刘招华,无论去哪里都会先去寺庙拜拜烧烧香,一边反思为什么这次被一祸端了结果。

反思后,他总结还是合伙人太不合作。于是,他逃亡的第一站,就是去了广东普宁,除了云南外,国内毒品的重灾区之一。

他辗转联系上了被誉为“广东大毒鸟”的陈炳锡。

他只用一招就让陈炳锡佩服得五体投地,甘愿出资370万元让刘采购原料和设备,陈还提供厂房、员工和一切支持。

陈炳锡

偶然中,刘招华在《美国有机化学报》中,看到过新一代极品海洛因的相关资料,自称能研发出纯度更高、售价更高的“7号海洛因”。

不得不承认,刘招华真的很聪明,很有才。可惜的是他的聪明没有用到正道上,像他这样“人才”,干啥都能有大出息,可惜偏要走偏门。

聪明机智的头脑,极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却成为了他制毒的工具。

仅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研究出了1吨的新型毒品,获利超过两千万元。巅峰时期,刘招华一天就能生产出一吨的毒品。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1999年11月,广州警方告破了400公斤海洛因毒品案时,意外发现了隔壁一个可疑的仓库。

这个意料之外的发现,轰动一时——仓库里堆满了bing毒,从地上摞到了屋顶,满满当当。

数量多到警方特意调来了一个排的士兵,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将仓库里的所有bing毒全都搬了出来。

一箱箱顺序地搬出来以后,摆满了整个篮球场,数量多到554箱,多到大家都不相信,都开始怀疑箱子里面装的真的是bing毒吗?

一称重,结果发现是11吨,价值55亿美元。

在1998年全世界范围内,各国警方查获的bing毒都不到这个数量的一半。而这里只不过三分之一的货,另外19吨早已被销售至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

要知道在我国,知道、贩卖bing毒超过50g,就足以判处死刑。对于从来制毒都是按“吨”算的刘招华来说,这个量足够他死上万次都不为过了。

很快,警方就撬开了被捕犯罪嫌疑人的嘴,得知潜逃在外的“毒枭”刘招华住在广州总统大酒店的818房间内后,迅速展开了抓捕行动。

那一天艳阳高照,阳光正好。神清气爽的刘招华走出酒店外面溜达了几圈,回酒店时发现一辆警车就停在酒店附近。

7年的武警生涯,让刘招华拥有了极强的反侦察能力。他嗅到了一丝不祥的预感,悄悄在背后靠近。

就在缉毒警察在电梯里按了8楼时,他就意识到自己暴露了,广州警方找到了他的藏身之地。

这次警察和他都在电梯里,他该怎么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另外,警方也在沿途公安检查和边境检查站布下了层层关卡。

高智商犯罪人才的心理素质,令人完全无法想象。他淡定地按了7楼,神色泰然地走出了酒店,在路边买了一辆自行车。

就这样,他不缓不急地骑着车,穿过了警方布下了各大封锁线,然后拦了一辆出租车,大摇大摆地留到了厦门,再到武夷山,再到青岛。

谁也不怨警方想不到,毕竟谁能想到这个“大毒枭”的心理素质会如此地好,胆敢就在警方的眼皮底下,骑着自行车出逃?

每到一处就会去寺庙的刘招华,据悉得到高人指点,说他命中五行缺木。

于是,在他后来的逃亡生涯里,他“高价购买的每一个假身份”,无一不带有“木”字,例如刘彬彬、刘森、刘林权、刘林扬、陈桂森、李森青......

就连他后来开的所有公司,公司名字里都有“木”字,例如森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岛逃亡期间,彩票刚刚在国内兴起。

有几千万身家的刘招华高调做起了福利彩票生意,向青岛市福利彩票中心,包了10台福利彩票机。

他时不时就刮上几刮,这一刮不得了,就中了一等奖,奖金高达100多万。

为此,山东卫视记者还特意去采访了他这个“幸运儿”,那段中奖采访数百万人观看了,但愣是没认出来这个全国通缉犯的身份。

对于赚惯了上千万快钱的刘招华来说,这100来万奖金,他可看不上。

真正让他开心地是,这次中大奖对四处逃亡的他来说是一个“好兆头”,上天都要“助他一把”。

2000年,35岁,始终相信自己命中缺木的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外地投资商,去桂林种起了濒危物种红豆杉,执著认为木越多,对他逆天改命越有利。

之所以会选择去桂林,是因为他认为桂林这座城市的名字含有三个“木”字,这地方铁定是他的福地。

他与当地政府签下了价值3亿的大订单,租下了两万四千多亩国营凤凰林场,计划建成全世界最大的红豆杉林场。

2003年,他还因“见义勇为、只身与三名小偷斗勇”的事迹,登上了《桂林晚报》的头版头条,还因此成为优秀市民。

这时,38岁的他,通缉犯的真实身份仍然没有被拆穿。

虽然红豆杉生意没什么起色,但由于为人正派、见义勇为的商人形象,再加上出手阔绰,他结识了当地一大批政商两界的人士。

而表面看似做正派生意的他,私底下悄悄开始了新一轮的制毒计划。

他忽悠“投资”临桂县古定村的村书记,说自己要投资建一个洋葱精厂,让村书记帮他开凿村里的一个天然山洞。

实际上,这个山洞是用来做制毒工厂的。2004年成为了他的转折年。

这一年,公安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将刘招华作为“五大毒枭之首”全国通缉,发了A级通缉令,悬赏20万元。

这也是公安部第一次通过电视媒体公开通缉毒贩。

当时,正在外面吃饭的刘招华,看着电视机正轮放着自己和其他毒贩的通缉令,他心里一咯噔,难道自己这次是插翅难飞了?

他表面还和饭店里的人唠嗑了半天,谈论家长里短,还开玩笑询地问大家,自己和电视机里的人长相像不像?

实则他在观察局势,脑子里已经有了一场头脑风暴,策划了新的一轮逃亡计划。

回家收拾好行李的他,慢悠悠开始了新的一轮逃亡。不过,这次他低估了热心的人民群众,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桂林各地的电线杆上贴满了他的通缉令。无论他逃到哪里,都很快被举报了,始终没有顺利逃出桂林市。

不敢露面的他先是被逼到一个废弃的雷达站吃了半个月的泡面,后又被逼到在桂林一个山洞里躲躲藏藏了6天。

他还在山洞里写下:“李森青到此一游。”另外,他还在山洞里写道,自己就是大名鼎鼎的通缉犯刘招华。

后来,他让同伴把汽车开到了火车站,才制造出自己已经乘坐火车逃离桂林的假象,才顺利离开桂林。

逃亡数月后的刘招华,再也不敢定居在一座城市。他用反侦察的思维,认为“灯下黑,也就是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2005年春节前后,他派三老婆李晓青先回福建福安老家租住一座房子,想要祭完祖后就逃往国外。

三老婆传来消息,老家没有警方抓人。

殊不知,经过9年较量后,警方已经将他的心理、做事风格摸了个透彻,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制定了“琢木鸟行动”,就等刘招华这个爱“木”如命的鸟儿自投罗网。

于是,自信无比的刘招华就大大咧咧回到了老家,准备和老婆孩子一起庆祝自己的40岁生日,顺便祭祖。

就在他40岁生日那天晚上,他最终落网,被警方成功抓捕。落网后,他丝毫不见一丝慌张、恐惧与不安。

在警车上,狂妄自大的他对警方说道:

“你们想知道什么事情,列一个清单,或者做一个提纲,你如果想以智慧战胜我,不存在。”

被抓后,他还和法院斗勇斗智了将近5年的时间。

所有的罪恶,终将迎来审判。2008年9月15日,刘招华也迎来了审判,被执行了死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极度天赋的“化工奇才”,却偏偏没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在正道上.

刘招华口口声声说“他制的毒,绝不在国内销售”,但他的那些合伙人转头就在国内分销起来了。

他制造的那些毒品不知道祸害了多少人,让多少个家庭家破人亡,背后里又牺牲了多少个缉毒警察。

为了打造一方无毒净土,无数个中国缉毒警察无畏艰辛和危险,在禁毒路上奋不顾身,出生入死。

为了防止被毒贩报复,他们一辈子隐姓埋名,不敢和家人见上一面,便连死后的墓碑上都不敢刻上自己的名字。

而当一名缉毒警察的照片和信息得以公之于众之时,这也意味着她直系三代以内的亲人都已不在人世。

最后在此,向所有不懈奋战在一线的缉毒警察致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