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之战南梁大败北魏并加速其分裂,但萧衍没能抓住机会及时北伐

史海撷英 2024-04-30 11:49:50

南梁天监三年(504年),对于刚刚登上帝位的梁武帝萧衍来说有点不顺,刚刚登基一年多,北魏就趁着南朝改朝换代之际大举南侵。

这已经是不是北魏第一次南侵了,十年前,也就是南齐隆昌元年(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后不久就出兵南阳,为新都城洛阳拿下了一块战略缓冲之地,而后豫州刺史裴叔业投降北魏,南朝最为重要的寿春落到了北魏手上。

可以说南梁初期,北魏就已经占据了地利,美中不足的就是南梁还占据着义阳,义阳也就是今天的信阳和南阳部分地区,左扼两淮,右控江汉,是江淮和江汉之地的战略要地,也硬生生地分割了北魏占据了南阳盆地和寿春。

对于这个肉刺,北魏不少人将领都建议宣武帝元恪趁着南齐末年混乱的局势的时候攻下,但当时北魏因为孝文帝改革后不久,新兴的贵族和旧权贵直接矛盾不断,显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就在宣武帝平稳内部的时候,南朝又换了新的主人,天监元年四月丙寅日(502年4月30日),萧衍篡齐自立,也让北魏丧失了攻下义阳的最好的机会。

元恪

不过机会还是有的,不甘心亡国的南齐宗室和将领们纷纷逃亡北魏,请求北魏南下灭梁,恰好司州刺史蔡道恭又刚刚病逝,天时地利人和,宣武帝立即定下进攻之策,短短几个月就成功攻下义阳三关。

义阳的丢失意味着南梁刚刚开国就彻底失去了淮河防线,都城暴露在北魏的铁骑之下,至于北魏则顺利地将南阳淮河一线连在一起,也让自己的疆域拓展到淮河之地。此后,北魏又挥师攻下了南梁的汉中之地,可以说这一年对于南梁就是实打实的灾难。

不过攻下汉中之后,北魏并没有乘势进击巴蜀,因为宣武帝敏锐地察觉到梁武帝正在酝酿一场反击。很显然,他猜对了,梁武帝眼看北魏步步紧逼,为了扭转南梁不利的局面,顺便巩固自己的皇位,梁武帝决定大规模的反击。

天监四年(505年)十月,梁武帝命老弟临川王萧宏担任都督北讨诸军事,带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北伐,当然考虑到萧宏能力堪忧,只能挂名,因而梁武帝又派尚书左仆射柳惔作为副帅一起出征,都督府设在了洛口。

初期南梁的军事行动还算比较顺利的,先后占领了梁城、宿预、羊石、霍邱、朐山、固城等地,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寿县、霍邱和连云港一带。当然,军事重镇合肥还在北魏手中,不拔掉合肥,这些城池还是守不住的。

韦睿

此时担任豫州刺史的韦睿正带兵勘察合肥外围的小岘地形,没想到北魏直接列阵进攻。

韦睿只是勘察地形,事先并没有打算和北魏直接战斗,因而看到北魏进攻之后,很多人提议赶紧逃走,“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人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遂进讨合肥。”

看着城池坚固的合肥城,韦睿打算水淹合肥。

就在梁军修建堤坝的时候,北魏五万援军进入了战场,这下子有些人慌了。有人提议暂避其锋,以待援军,但韦睿坚持反对,等援军到,自己这点人早就被吞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先是,右军司马胡略等至合肥,久未能下,睿按行山川,曰:‘吾闻“汾水可以灌平阳,绛水可以灌安邑”,即此是也。’乃堰肥水,亲自表率,顷之,堰成水通,舟舰继至。魏初分筑东西小城夹合肥,睿先攻二城。既而魏援将扬灵胤帅军五万奄至,众惧不敌,请表益兵。睿笑曰:‘贼已至城下,方复求军,临难铸兵,岂及马腹?且吾求济师,彼亦征众,犹如吴益巴丘,蜀增白帝耳。“师克在和不在众”,古之义也。’因与战,破之,军人少安。”

好在梁军成功击败了援军,但还没喘口气,北魏第二路援军又杀到,直接扑向还未完工的堤坝。

韦睿怎么办呢?只能继续进攻了,这一次算是韦睿生死存亡的时候了,这个儒将也亲自上战场和北魏军肉搏,带动了梁军士气,北魏援军再次败走。

两次援军救援失败,合肥被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镇守合肥的北魏将领杜元伦也不是张辽,也没有八百破十万的能力,合肥顺利被韦睿拿下。

邢峦

得知合肥失陷,宣武帝立马又派了十万大军奔赴前线,加上北魏安东将军邢峦反击,又夺回了宿预、淮阳等地,随后与征南将军元英汇合,与南梁的主力在洛口对峙。

按照大家的想法,南梁将会和北魏在洛口决一生死,关键时刻,南梁主帅萧宏却打算跑路,这个提议刚提出来就遭到众将的一致反对,除了左卫将军吕僧珍。

吕僧珍也同意撤军,倒不是他胆小怕事,只是因为他太了解萧宏了,萧宏能当主帅,纯粹是因为他是梁武帝的弟弟,至于其军事能力基本为负,也知道萧宏肯定会跑路,与其等萧宏一言不合跑路导致大军溃退,还不如主动撤军,减少损失。只是这些想法他没法当面说,毕竟萧宏不仅是主帅,还是梁武帝弟弟,搞不好会给自己穿小鞋。

至于萧宏,他是真的打算跑路了,但他又没有强压众将撤退的魄力,也不敢和北魏正面交锋,就这样,南梁大军整日无所事事,彻底懈怠了。

萧宏不敢出战的懈怠之心很快被北魏查探,为了诱使南梁主动出兵,元英也和诸葛亮学了一手,命人给萧宏送了一顶女性戴的头巾,讥讽他是妇人,但对于没脸没皮的萧宏来说,这讥讽一点用都没有。“临川王宏以帝弟将兵,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军次洛口,前军克梁城,诸将欲乘胜深入,宏性懦怯,部分乖方。魏诏邢峦引兵渡淮,与中山王英合攻梁城。宏闻之,惧,召诸将议旋师。吕僧珍曰:‘知难而退,不亦善乎!’宏曰:‘我亦以为然。’柳惔曰:‘自我大众所临,何城不服,何谓难乎!’裴邃曰:‘是行也,固敌是求,何难之避!’马仙琕曰:‘王安得亡国之言!天子扫境内以属王,有前死一尺,无却生一寸!’昌义之怒,须发尽磔,曰:‘吕僧珍可斩也!岂有百万之师出未逢敌,望风遽退!何面目得见圣主乎!’朱僧勇、胡辛生拔剑而退,曰:‘欲退自退,下官当前向取死。’议者罢出,僧珍谢诸将曰:‘殿下昨来风动,意不在军,深恐大致沮丧,故欲全师而返耳。’宏不敢遽违群议,停军不前。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且歌之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虎,谓韦睿也。僧珍叹曰:‘使始兴、吴平为帅而佐之,岂有为敌人所侮如是乎!’欲遣裴邃分军取寿阳,大众停洛口,宏固执不听,令军中曰:‘人马有前行者斩!’于是将士人怀愤怒。”

天监五年(506年)九月,梁军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雨,一时间雷声雨声不绝于耳,而驻扎在低处的南梁大军因营帐被淹,纷纷寻找高处躲避,到处乱糟糟的。而本来神经就敏感的萧宏却以为北魏大军趁着暴雨来袭,也没和其他将领商量,直接骑马逃走了。

主帅走了,群龙无首的梁军也因暴雨彻底溃散,还没动北魏出兵,梁军就因为五万人死于自相踩踏,随后魏军得知,立马派兵出击。只不过北魏没有趁势继续进攻,反而在拿下马头城这个重要的粮草仓库后却停滞不前,不仅不进攻,反而单纯地运粮。

这种异常的情况引起了梁武帝的警觉,他知道北魏肯定谋划一个大动作,这个大动作是哪里呢?梁武帝摊开地图,经过多日研究后,他基本确定北魏下一步动作必然是拿下钟离。

钟离是南梁在淮河以南最为重要的城市,丢了钟离,南梁将彻底失去淮河沿线,守江必守淮,没了淮河沿线,南梁将再也没有抵挡北魏骑兵的防线,很显然,北魏肯定要拿下钟离了。

想到这里,梁武帝立马命令刚刚撤回了来的徐州刺史昌义之,让他继续带领大军前往钟离,且立即巩固城防,囤积粮草。

萧衍

果然不出梁武帝所料,天监六年(507年)正月,元英带领数十万大军直扑钟离城,而此时守卫钟离城的昌义之能用的只有三千人。此前不战溃退让昌义之一直憋着一肚子火,靠着三千兵力,硬生生地阻挡了北魏一个月的进攻,哪怕防线岌岌可危他都没有放弃。

眼看昌义之实在难啃,北魏打算劝降,但回应的只是昌义之的辱骂,无计可施的北魏打算用巫术咒死昌义之,很显然,没啥用。但钟离城也是北魏势在必得的城池,为了困死昌义之,北魏在淮河中心的邵阳洲造了一座横跨淮河南北的桥,以运输物资,当然为了保证运输通畅,北魏还派重兵把守。

而梁武帝也没闲着,得知北魏进攻钟离,立马派右卫将军曹景宗救援,重点进攻邵阳洲。

此前梁武帝命他等其他援军一起到了之后再打,但曹景宗却没有遵循,反而直接带兵攻打,结果却被风浪打回原型。这下好了,魏军攻不下钟离,钟离守军也出不来,曹景宗援军也打不进来,魏军也灭不了曹景宗。

眼看北魏陷入僵局,担心被包饺子的宣武帝命令元英撤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次没机会,说不定下次就可以。但元英却没有理会,认为钟离很快就拿下,现在就撤退,前功尽弃。很显然,元英忘了,南梁又不会只有曹景宗一路援军,很快,韦睿的第二路援军又来了。

韦睿刚到战场就给北魏当头一棒,贴着魏军的脸修建了城寨。元英也不废话,直接派大将杨大眼带领北魏骑兵给韦睿一点颜色看看。

钟离之战示意图

但韦睿早已准备,早就布置好了强弩射手,就等着北魏骑兵了,北魏骑兵都没机会冲上前,就连杨大眼也带伤被迫返回。“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大眼于西岸烧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魏人先于邵阳洲两岸为两桥,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睿装大舰,使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会淮水暴长,睿即遣之,斗舰竞发,皆临贼垒。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风怒火盛,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水又漂疾,倏忽之间,桥栅尽坏。道根等皆身自搏战,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魏人大溃,元英脱身遁走。魏军趋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其余释甲稽颡乞为囚奴犹数十万。睿遣报昌义之,义之且悲且喜,不暇答,但叫曰:‘更生!更生!’”

至此北魏和南梁的这次大战以南梁大获全胜而告终,这一战也是北魏立国百年来败的最惨的一次,也是南朝继刘裕北伐后最辉煌的一次大战,也是韦睿的巅峰时刻,也完全有资格入选唐宋武庙。

历来钟离之战名声不显,不如淝水之战,毕竟钟离之战双方都是二十万的兵力,是历史上少见的正战,甚至都派出了双方的第一流的名将,双方是硬碰硬的综合性较量,没有那么多曲曲折折。

而淝水之战呢?双方国力悬殊,前期东晋八万大军对阵二十五万的前秦先锋,后面还有百万大军,属于灭国级别的大战,地位自然不必说。

最终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百万大军,不仅保住了东晋王朝,更让流落南方的汉文化得以延续,奠定了此后两年的历史走向,也是公认的古代十大战役之一。

南北朝形势图

钟离之战虽然不是灭国级别的大战,但也改变了南北朝的格局,此战过后,梁武帝得以顺利坐稳了皇位,舒舒服服的当了48年的皇帝,当然不仅仅是南梁,还有整个南朝,可以说钟离之战延续了南朝80年的国祚,毕竟要是没了淮河一线,南朝是无法挡住北朝的兵锋的。

比如之后的南陈和南唐,南陈那种天崩的开局,能维持二三十年的国祚已经属实难得了,而随着淮河一线的丢失,南陈立马进入倒计时,南唐也是如此,可以说定都建康的各个政权,必须得保住自己的淮河防线。

而北魏则相反,这次大战打垮了北魏的精锐,加速了北魏内部矛盾的激化,战后二十年,北魏就爆发了六镇起义,敲响了北魏灭亡的钟声。

只是这时候的梁武帝已经没有开国时期的锐气了,北魏崩溃的大好时机没有抓住,甚至引狼入室,搞出了个“侯景之乱”而活活饿死,不得不令人唏嘘。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