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走出“大陆岛”,美国焦虑,日韩心情复杂普京访华,中俄发表上万字的联合声明,透

庚黑星君 2024-05-20 00:58:29

中俄走出“大陆岛”,美国焦虑,日韩心情复杂

普京访华,中俄发表上万字的联合声明,透着一股要在“大欧亚”盘棋上强烈合作的意愿。哈尔滨成两国交往的新据点,普京不只谈感情,更要做生意。

修桥铺路是必须的,中俄边境的新大桥、铁路连线,还有北极航道、黑瞎子岛的共同开发,这些不光是让中俄小日子更红火,也是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互相撑腰。

经济上中俄已经绑得紧紧的。2023年买卖做到2400亿美元,接下来还要在投资、北极航道、绿色环保、国际事务上加码合作,包括外界热议的图门江出海口等。

美国眼睁睁地看着中俄走近,心里不是滋味,更加担心老大位置不保,又怕自家制定的规则被挑战,一面警惕着,一面琢磨着怎么接招,既得防着“威胁”,又不太敢将事做绝,这可能是现在美国人的心态。

俄罗斯“向东看”这步棋,是想借力打力,通过和中国合作,给自己在欧亚大陆上找个好位子,减轻西方制裁带来的疼。中国通过“大欧亚”把“一带一路”做得更大,促进周边稳定,分散风险,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共同富裕嘛。

中亚国家,喜忧参半,既想分杯羹,又怕站错队,都在找平衡。日本和韩国的心情就复杂了,一个是跟俄罗斯不对付,错失好多机会,一个想在中美俄之间左右逢源,特别是韩国,还想在朝鲜问题上找到新转机。

朝鲜搭上这趟车,经济将面临腾飞,外交将有更大的腾挪空间。蒙古国则盼着基础设施能上来,多做点买卖。整个亚欧大陆,中俄合作就像催化剂,加速区域整合,让国家间的关系网更密切,权力格局也跟着巨变。

俄罗斯横跨欧亚,曾被视为孤立的“大陆岛”。俄罗斯地域广袤,气候严峻,资源丰饶但分布不均,促进了其陆权扩张与中央集权,海岸线虽长但多不便,致其更重陆地统一、内部发展。自古至今,俄罗期一直试图突破地理束缚。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长久以来被视为孤立的“大陆岛”。辽阔疆域、复杂气候及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驱使其向陆权扩张并巩固中央集权,尽管海岸线绵延,却因自然条件限制更侧重内陆整合与发展。历史长河中,俄罗斯不懈寻求地理枷锁的突破。

彼得大帝的欧洲之旅及其后续的西化改革,包括建立强大海军与迁都彼得堡,象征着俄罗斯初步挣脱“大陆岛”身份,于波罗的海取得战略出海口,融入欧洲舞台。

20世纪,苏联的兴起伴随着快速工业化与全球影响力的扩张,冷战格局下,苏联超越了地域限制,其影响力遍布世界各地,进一步打破了“大陆岛”框架。然而,苏联解体后,新生的俄罗斯遭遇经济困境与国际地位的滑坡。

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展开了战略调整,在西方压力与孤立中,既维护与西方的关系,也实行“向东看”政策,深化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合作。面对西方的封锁,俄罗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强化亚洲经济纽带,并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力量。普京访华表明,这一趋势未来还将不断得到强化。

贾雷德·戴蒙德的“地理决定论”说,国家的强弱往往根植于其先天的地理布局与坐标。欧洲海岸线的破碎导致国家林立,统一之路崎岖;中国则形同孤悬的“大陆岛”,山川环伺,海疆一侧,地形之利易于成就大一统,故历来重团结轻征伐,偏好内向发展。

以此观之,俄罗斯与中国均在某种程度上受限于“大陆岛”式的地理条件。若两国能携手破局,合力推动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则此举措不仅意义非凡,且影响深远,预示着全球经济秩序的潜在重构,至少“大亚欧”不再只是蓝图。好消息是,这一合作进程已迈出了第一步,开了个好头。

1 阅读: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