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过了40年,俄国人都没忘?战斗民族的特点就是有仇必报

奇趣城市 2024-05-08 11:20:04
俄国的“有仇必报”基因

俄国,这个庞大的北方帝国,历史上以其“战斗民族”的称号引人注目。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更因为他们对历史耻辱的记忆之深和报复之热。

正如俄罗斯的谚语所说:“耐心等待时机,是为了更好地发起雷霆一击。”这句话准确地反映了俄国人面对挑战和侮辱时,那种深藏不露但终将爆发的复仇心态。

17世纪中叶,俄国在东北亚的扩张触及了清朝的疆域,引发了雅克萨之战。当时,俄罗斯探险家和哥萨克军队深入黑龙江流域,建立了尼布楚城和雅克萨城,试图将这片“无主之地”纳入其版图。

然而,康熙帝派遣大军两次击败俄军,迫使俄国退回北方。这场战役的失败和随后的《尼布楚条约》签订,虽然平息了冲突,但同时在俄国人心中种下了一颗复仇的种子。

这份条约虽然定界了边疆,却被俄国视为一种耻辱,这种耻辱感被铭记并代代相传,成为俄国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俄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一种特殊的“有仇必报”的基因。在他们看来,历史的耻辱不是简单的过去,而是未来行动的理由。

这种心态在俄国的政策制定和国际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无论是对内政策的强硬,还是对外扩张的决断,都透露出一种不忘初心,待时而动的国家行为逻辑。

历史上的几次“雪耻”行动

在俄国的历史中,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不仅显露了俄国的军事弱点,也激发了国家层面的深刻反思和改革。一开始,俄国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似乎要将奥斯曼帝国彻底击败。

然而,随着英法联军的介入,战争的天平迅速倾斜。在黑海和克里米亚半岛上遭遇重大失败后,俄国不得不接受了和平条约,这对于自认为是欧洲守护者的俄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国家耻辱。

这场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进行了一系列深远的内部改革,包括废除农奴制、军事现代化和扩大教育系统。

俄国政府意识到,只有从根本上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同时,俄国也在外交和地缘政治上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扩张策略,尤其是在中亚和远东地区,以此来补偿在欧洲的失地和面子。

转眼到了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1904-1905),这场战争再次考验了俄国的国力和民族意志。日本的突然袭击让俄国措手不及,这场战争不仅展示了日本作为新兴工业强国的军事实力,也暴露了俄国军队的落后和腐败。

战败的耻辱深深刻在了俄国人的心中,这一次,他们失去了珍贵的远东领土和海上优势。

“日俄战争过了40年,俄国人都没忘?战斗民族的特点就是有仇必报。”这句话不仅是一个问句,更像是一个宣言,揭示了俄国人对历史耻辱的长期记忆和复仇的决心。即使经历了国内革命和政权更迭,这段耻辱的记忆并未被遗忘。

直到1945年二战末期,苏联才找到机会,对日本宣战,迅速占领了满洲,并且几乎无条件地迫使日本投降,彻底洗刷了日俄战争的耻辱。

俄国周边国家的战略考虑

对俄国周边的国家来说,处理与这样一个“有仇必报”的强邻关系,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外交艺术。

正如俄罗斯的一个流行俗语所言:“与熊共舞,步步为营。”邻国们在与俄国进行互动时,总是必须非常谨慎,以免触发不必要的敌对行动或者长期的仇恨。

在现代国际政治中,俄国的这种“战斗民族”性格对其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俄国在处理与东欧国家的关系时,常常显示出一种深刻的战略计算和历史情绪的叠加,这不仅影响了俄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整个地区的安全格局。

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俄国周边的国家都在寻求平衡与俄国的关系,同时又不失去与西方尤其是欧盟和北约的联系。

这种双向策略旨在一方面避免激怒俄国,另一方面又保持足够的安全保障,以应对可能的未来冲突。

总结来看,俄国的“有仇必报”特点对其自身及周边国家的政治安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特性不仅让俄国在国际舞台上保持了一定的威慑力和影响力,但同时也为其邻国制定外交和安全政策带来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这些国家而言,理解并妥善应对俄国的这一国民性格,是实现地区稳定与自身安全的关键。

1 阅读:86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3:43

    现在俄乌军事战争的拉锯战,每天正在无情的上演中,这都是邪恶的拜登惹的祸啊,他妄想借助北约的军事实力,实现北约东扩战略野心,无休止的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普京总统是绝不会屈服的,不打败狂妄自大又卖国求荣的小丑泽连斯,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