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为什么追封李夫人为孝武皇后,而不追封卫子夫或钩弋夫人?

丰丰谈历史 2024-05-08 03:58:54

后元二年,汉武帝刘彻去世,享年70岁。

托孤大臣霍光在准备汉武帝葬礼的时候,却犯了难:根据汉朝的规定,皇帝需要有皇后配祭。

可是,汉武帝倒是有过两位正式的皇后,陈阿娇和卫子夫,可全被汉武帝废了。当时的卫子夫名义上还是罪人。

至于汉武帝的其他女人,论新皇帝的生母,有钩弋夫人;论为汉武帝生了最多的儿子,有李姬;论受汉武帝的宠爱,有王夫人和李夫人。

她们的共同点,都是已经不在人世了。

若是放在后世,新帝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铁定会被追封为孝武皇后,配祭汉武帝宗庙。

可霍光却有别的考虑。

他声称,自己是“缘上雅意”,顺应汉武帝的意思,把李夫人追封为孝武皇后。可汉武帝已经没法为自己说话了,也没留下这方面的遗诏,说白了,这就是霍光出于把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选定的李夫人。

那么,为什么选李夫人,能让霍光利益最大化呢?这要从西汉的外戚干政局面说起。

01、西汉外戚干政的变迁史

和很多人的印象不一样,西汉不是从一开始,更不是从始至终,都外戚势大的。

我们细看从西汉建立到汉武帝去世这段时间西汉外戚的权势,会发现,外戚们的存在感,呈波浪形变化。

刘邦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外戚的存在感并不强。虽然网上有些人狂吹吕后的兄弟吕泽打下了汉朝的半壁江山,可是看汉初封赏的诸侯就知道,那时候的朝堂,吕氏说不上什么话,吕后想保住儿子的太子之位,都只能去求张良出主意。

哪怕是刘邦去世、刘盈登基之后,刘盈面对心狠手辣的吕后,直接摆烂,由吕后垂帘听政,但刘盈活着的时候,吕氏外戚也没有什么存在感,更没有谁能身居高位。刘盈妻子张嫣家的外戚,更是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直到刘盈去世,新皇帝年幼,吕后彻底掌握了朝政大权,吕家这才崛起。吕后开始大封诸吕,吕家人不仅被封王、封侯,还手握军权,一时之间,这天下不知是姓刘还是姓吕。

这也是西汉外戚的第一波威风时刻。

吕家外戚的权势,是建立在吕后这个太后掌权的基础上的。诸吕过于嚣张跋扈,损害了刘家宗室和功臣的利益,早已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只是他们惧怕吕后的权威,一直憋屈隐忍。

吕后一去世,宗室和功臣就联合起来,诛杀了吕氏全族,并迎接刘邦的四儿子刘恒进京登基,也就是汉文帝。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按照周礼“适子死则立适孙”的规矩,既然刘邦的儿子刘盈死了,宗室和功臣又不承认刘盈的儿子是亲生的,那么他们应该迎立刘邦的长孙刘襄,以继承刘盈的皇位。

可是刘襄的舅舅是一个强势而跋扈的人,宗室和功臣担心,刘邦当了皇帝,外戚会太强盛,出现第二个吕氏,于是他们否决了刘襄,而选择没什么根基和外戚势力的刘恒当新皇帝。

汉文帝刘恒果然非常注重限制外戚。他的母亲薄姬不问朝政,舅舅薄昭虽然官至车骑将军,被封为轵侯,却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力,后来还被汉文帝逼死。

这段时间,是西汉外戚的低迷期。

汉文帝去世之后,汉景帝刘启登基。汉景帝的母亲窦漪房是一个强势的女人,经常干预朝政。但汉朝皇室显然还记得当年诸吕的阴影,在很长时间里小心翼翼地限制着窦氏的外戚。

窦漪房自幼和两个兄弟失散,后来她当上皇后之后,历经千辛万苦,才把哥哥和弟弟找了回来。大臣们对这两个兄弟如临大敌,唯恐他们仗着外戚的身份干预朝政,横行不法,请求汉文帝派道德高尚的长者教育这兄弟俩,把他们调教成了谦谦君子。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在汉景帝年间起势。

可对于皇帝而言,母亲或妻子家的亲戚,毕竟是他们亲近且信任的人。虽然他们不一定会让这些外戚手握大权,但平时的日常事务,免不了会依赖外戚,哪怕仅仅是出去给外戚一个好前程考虑,皇帝也会给外戚们安排个一官半职。

窦漪房的侄子窦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崛起。他在七国之乱中脱颖而出,立下赫赫战功,竟一跃成为汉景帝年间最显赫、最受重用的大臣,当上了大将军,还差点当上丞相。

虽然此时显赫的外戚不过窦婴一人,但他的权势实在太大,也意味着西汉的外戚开始逐渐进入强盛时期。

汉景帝去世之后,汉武帝刘彻登基。

16岁的汉武帝一登上皇位就发现,虽然他是皇帝,可这个天下貌似不是由他说了算。太皇太后窦漪房,历经三朝,积累了不少声望和资本,又有窦婴作为倚仗。她临朝称制,就连汉武帝都得看他脸色。汉武帝甚至挺憋屈地把窦婴提拔成了丞相。

对抗窦太后的最好方式,自然是提拔自家的外戚。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在汉景帝晚年,已经颇受重用,但权势并不显赫,而汉武帝登基之后,立马封他为武安侯,还让他当了太尉。

可是汉武帝急于和窦太后争权,反而惹得窦太后勃然大怒,赶走了田蚡。直到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才又让田蚡当了丞相。

后来,汉武帝在平阳公主府邂逅了美丽的卫子夫,把卫子夫接到宫中。皇后陈阿娇为此醋意大发,差点杀了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汉武帝为了和打击陈阿娇的气焰,重赏并提拔了卫子夫的家人,却无意中发现,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是一代将才,可堪重用。

卫家自此扶摇直上。

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了儿子,卫青和霍去病为汉武帝打了胜仗,率性而为的汉武帝,为此爱屋及乌,恩泽整个卫家,卫青尚年幼的3个儿子都能无功封侯,卫子夫的姐夫们也都得到重用。

卫家就此成为汉朝自吕氏之后最显赫的外戚家族,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可是,随着立功的霍去病、卫青先后去世,卫家能为汉武帝做的贡献急剧下降;卫子夫容颜老去,不再获得汉武帝的喜爱;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日渐长大,让日渐衰老的汉武帝感受到了威胁。

年老的汉武帝,开始意识到,一个强势的外戚家族,对他这个越来越身不由己的老皇帝,是多么大的威胁。

巫蛊之祸,便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

太子刘据自尽之后,汉武帝转而立母亲没有强势背景的幼子刘弗陵当继承人。只有8岁,汉武帝担心他将来被母亲外戚制约,竟随便找了个理由,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后宫的其他女人,也一个不留。

而汉武帝给刘弗陵留下的5个托孤大臣,也无一个是外戚。西汉的外戚家族在汉武帝期间达到鼎盛之后,又被汉武帝亲手扑灭了。

02、霍光为何立李夫人为孝武皇后

了解了西汉外戚的沉浮史,我们就会发现,在卫氏家族权势过大之后,皇帝意识到了强势外戚对皇权的威胁,汉武帝晚年,又开始了打压外戚。

他杀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一方面是怕她如吕后一般女主干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打压外戚,毕竟钩弋夫人在世,如果给皇帝施加压力,皇帝可能扛不住要重用她的家人。

汉武帝为刘弗陵留下的5个托孤大臣,也只有霍光勉强算得上和外戚有关,他是卫子夫外甥霍去病的弟弟。但他和霍去病是同父异母,本人和卫家没有半点关系,且卫家早已覆灭。

而对于霍光而言,他和汉武帝有着共同的利益,那就是打压外戚。

霍光不是外戚,也就意味着,他的权力全然来自汉武帝的托孤遗诏。

而如果小皇帝不满意他大权独揽,对抗他的最好方式,就是重用外戚。

这将进入又一轮的轮回:老皇帝费尽心思打压外戚之后,新皇帝为了某种目的,又把外戚扶持起来。

在霍光还没把女儿嫁入皇室、成为外戚的时候,他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

从看着角度看霍光的考量,我们就可以理解,霍光为什么要选李夫人当孝武皇后了。

尽管追封新帝的母亲为皇后是天经地义的,但钩弋夫人却是第一个被排除的。毕竟,她的儿子已经是皇帝了,如果再追封她为皇后,她的家族就更威风,小皇帝就更有理由重用她的家人了。

霍光一生都在极力打压钩弋夫人的家族。汉文帝的皇帝虽然注重不让外戚势大,却也会给外戚做官的机会,而钩弋夫人的兄弟,一生都只是富家翁,没有半点沾染朝堂的机会。

汉武帝的两个废后,既然是被汉武帝亲自下诏废的,霍光也不会再把她们追封为孝武皇后,打汉武帝的脸。

为汉武帝生了两个儿子的李姬,她的两个儿子都还在世,且都已经长年,比刘弗陵年长,理论上继承权排在刘弗陵之前,却由于汉武帝的个人意愿,而被淘汰出局。若是追封李姬为孝武皇后,简直是在给她两个野心勃勃的儿子递刀。

而后宫其他的小透明,汉武帝生前没有展示出对她们的偏爱,追封她们为皇后,多少有些不服众。

唯有李夫人,是最完美的人选。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她的所有兄弟都因为犯事被灭族,家族前后被灭了两次,已经不剩什么人了。追封她为孝武皇后,不会有任何外戚冒出来搅乱朝堂,霍光也不用费神去打压一个新的后族。

其二,她的儿子已经去世,孙子年纪尚幼,对新帝的皇位,造不成任何威胁。

其三,汉武帝宠爱李夫人,众所周知,她去世的时候,也是以皇后之礼下葬的。霍光追封她为皇后,也可以公然宣称这是“缘上雅意”,把选中她推到汉武帝身上,堵悠悠之口。

所以,选择李夫人,是霍光利益最大化的选项,是他为了打压有可能会对他造成威胁的外戚家族、稳固自己权力地位的最好选择。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17